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6篇
航空   86篇
航天技术   24篇
综合类   6篇
航天   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51.
起落架噪声作为现代大型飞机机体噪声在起降阶段的主要贡献成分,其噪声机理较为复杂,涉及到钝体湍流涡脱落噪声、腔体部件空腔噪声以及起落架舱腔体与支柱柱体之间的非线性耦合噪声。由于起落架中存在复杂的三维流场以及声波的反射和绕射会产生噪声,而二维麦克风阵列在垂向的分辨率较差,无法获得声源完整且准确的三维空间分布信息,因此采用三维麦克风阵列技术对起落架噪声进行研究。使用3D Beamforming算法(波束成形算法)和3D CLEAN-SC算法(空间相干的洁净算法)结合同步测量和非同步测量的方式实现了对模拟信号和实际测量数据所得频谱中特定的离散声进行声源识别定位,并在北航D5低速风洞进行开口段气动噪声实验,以1/2缩比的LAGOON起落架为研究对象,在过顶和流向方向布置两组平面阵列,构成三维阵列进行同步和非同步的噪声测量,确定了起落架中主要噪声源的位置,对认知噪声机理提供了新的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2.
153.
插板进气畸变与压气机的耦合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索进气道/发动机一体化设计方法,发展了一种压气机与进气畸变耦合计算的方法.首先从压气机基准流场雷诺平均Navier-Stokes(RANS)仿真结果中提取压气机叶片对气流的作用力,建立压气机全通道体积力模型.再将压气机体积力模型加入到流体计算软件CFX中,实现插板进气畸变与压气机的耦合计算.与实验结果对比表明:压气机体积力模型能有效模拟压气机与上游畸变流场的耦合作用,相比传统的全通道RANS计算能减少近2个数量级的计算网格数.   相似文献   
154.
民用飞机平尾载荷的不确定性及全局灵敏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飞行载荷计算输入数据的随机不确定性会导致载荷计算结果波动的现象,采用Monte Carlo模拟方法和基于方差的全局灵敏度分析方法对民用飞机急剧俯仰机动随机平尾载荷进行不确定性及全局灵敏度分析。具体分析了飞机气动特性和重心的不确定性对迎角贡献平尾载荷、升降舵偏度贡献平尾载荷及平尾总载荷的影响,进一步通过全局灵敏度分析找出影响平尾载荷计算结果的主要因素。不确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气动特性和重心的不确定性导致迎角贡献平尾载荷的波动程度很大。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1)升降舵偏度贡献平尾载荷只受升降舵效率的影响;2)迎角贡献平尾载荷主要受无尾飞机零迎角俯仰力矩系数和重心的影响;3)平尾总载荷受升降舵效率的影响最大,受无尾飞机零迎角俯仰力矩系数及重心的影响次之。此外也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对提高飞行载荷的计算精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5.
仿真模型建模过程存在多种误差输入,将引起仿真预测结果的不精确性。采用仿真模型V&V(Verification and Validation,验证与确认)技术,进行仿真模型的建模误差分析与控制。利用物理试验数据进行仿真模型的精度评估,基于模型修正算法进行仿真建模参数的自动修正,提升仿真和试验结果的一致性,帮助设计师基于精确的仿真模型进行产品的虚拟性能预示,提升仿真技术在产品研制流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阐述了模型V&V的概念和流程,对模型V&V的关键技术和原理进行了详细论述,以NASA Rotor37转子验模为例进行了V&V案例说明。  相似文献   
156.
王河缘  李胜  阮健 《航空学报》2022,43(1):550-561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惯性力平衡式二维燃油泵,该泵将配流机构集成在柱塞与柱塞环上,去除了传统柱塞泵独立的配流机构,简化了燃油泵的结构,并且利用柱塞与柱塞环方向相反的轴向往复运动,在体积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了泵的排油行程,进一步提高了燃油泵的功率密度。该燃油泵的导轨采用等加等减速曲面,利用平衡导轨组进行与驱动导轨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往复运动,来平衡在高转速情况下缸体受到的驱动导轨组给予的惯性力,提供了一种燃油泵高速化的可能性。结合泵的原理,分析了内泄漏、外泄漏以及油液的可压缩性对泵容积损失的影响。利用AMESIM建立惯性力平衡式二维燃油泵的仿真模型进行分析,与实验结果进行比对验证。样机试验表明,在负载压力为1 MPa时,转速从1 000 r/min提升到7 000 r/min,容积效率从90.6%提升到97.8%,理论偏差在3%左右;当转速为2 000 r/min时,负载压力从1 MPa提高到6 MPa,容积效率从94.6%降低到87.5%,理论偏差在5%左右,说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